• <wbr id="su0os"></wbr>
  • <menu id="su0os"><td id="su0os"></td></menu>
  • 您好!歡迎來到生態茶葉電商平臺!會員登錄|立即注冊 設為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茶藝文化 » 正文

    “小茶葉”里有“大產業”!諸暨茶,拓寬共富路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6-02  瀏覽次數:79
    核心提示:  4月,走進東白湖、浬浦、璜山、陳宅等鎮的茶園基地,茶山連綿起伏、一片翠綠,慕名前來的茶客們對茶園出產的石筧茶贊不絕口
       4月,走進東白湖、浬浦、璜山、陳宅等鎮的茶園基地,茶山連綿起伏、一片翠綠,慕名前來的茶客們對茶園出產的石筧茶贊不絕口:“茶香氣馥郁持久、口感鮮爽,值得一買。”

      茶產業歷來是諸暨市特色優勢產業,諸暨市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積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協調、融合增效,實現了茶產業整體持續快速發展。

      多年來,諸暨市曾先后獲評“中國無公害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茶鄉”、浙江省特色優勢產業(茶葉)強縣、浙江省龍井茶地理證明商標使用縣等榮譽稱號,“石筧茶”也被評為浙江名茶。

      

     

      十里坪茶園

      小小茶葉 帶動持續增收

      諸暨優越的地形、氣候、土壤等條件,為品質上乘的石筧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產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唐代陸羽著《茶經》記載:“浙東,以越州上”;宋《剡錄》中記載:“越產之擅名者,有會稽之日鑄茶、山陰之臥龍茶、諸暨之石筧嶺茶……”;明時,石筧茶充作貢品;到清代,茶葉已銷往海外。

      近年來,諸暨市大力推動茶產業規模擴大、集聚提升,茶產業逐漸煥發出勃勃生機,現已形成扁形茶(越州龍井茶)、條形茶(石筧茶)、針形茶(綠劍茶)三大名茶產區。扁形茶主要分布在楓橋、趙家等鎮鄉,產量約占名優茶總產量的40%;條形茶主要分布在東白湖、陳宅等地,產量約占35%;針形茶則主要分布在同山、馬劍等地,產量約占15%。

      茶品眾多、百花齊放的背后,是眾多充滿活力的茶葉主體。全市現存568家涉茶企業,其中紹興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已有149家初制茶廠,其中2家被評為省級示范茶廠。擁有90余個注冊商標,“綠劍”“十里坪”“越紅”“蘭香劍茗”“朝霧山”“白筧”“東白霧”等名優茶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其中“綠劍”“十里坪”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綠劍”茶成為浙江省十大名茶。

      目前,茶葉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全市500畝以上種植面積茶葉專業村16個,2021年,茶園面積10.2萬畝,產茶3164.5噸,總產值4.43億元,其中名優茶1873.6噸,產值4.3億元,產值占比已達97%。

      科技支撐 賦能提檔升級

      

     

      綠劍茶業有限公司開發的茶衍生品

      在同山鎮綠劍茶業有限公司展廳,柜子里展示的襪子、絲巾、毛巾,看上去并無特別,但是這些都是提取茶多酚等有益成分加入到棉纖維中,織出的“茶襪茶衣”,不僅環保還除臭、抗菌。近年來,諸暨市茶產業鏈不斷延長,諸多茶企試水茶深加工產品,茶食品、茶酒、茶多酚等茶衍生品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與中國茶葉科學研究所、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茶衍生品開發等合作項目26個。

      茶產業要振興,闖市場最終還是要拿好產品說話,而好產品則來源于科技創新,諸暨市深入推進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圍繞種植、采摘、加工、成品開發整個產業鏈,推動茶產業良種化、標準化、機械化、多元化發展,用茶科技賦能茶產業。

      茶樹品種是決定茶葉質量水平的根本。自1978年首次引進新品種、改造老茶園以來,全市推廣應用“龍井43”“迎霜”“烏牛早”“浙農117”等多個新品種和無性系良種,目前良種化率已達75%以上,并三次獲評全省茶樹良種推廣先進縣(市)。茶樹品種的改良推廣有效地促進了茶產業的轉型升級,2021年名優茶產值占茶葉總產值的九成以上。

      與此同時,生產標準化、加工規范化逐漸成為茶葉從業者的自覺行動,各項技術標準被廣泛應用,如茶樹種植標準、龍井茶標準、有機茶標準、綠劍茶生產技術標準等。其中諸暨市制訂省級地方標準1只、市級地方標準3只,西施石筧茶公用品牌團體標準2只。

      隨著生產成本的不斷攀升,機械化成為提高茶產業作業效率、增加茶農效益的重要途徑。數字化改造實現了茶園的可視化管理、病蟲智能監控、區域氣象數據采集,為茶園管理提供了智能管家。依據山地條件,先后引進適用農機具769臺;引進名優茶自動化生產線3 條,制茶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0%以上。

      文化鑄魂 拓寬價值空間

      隨著茶葉采摘季的到來,一到周末,位于東白湖鎮的越紅博物館就會迎來三五撥游客,大家采茶、制茶、品茶,體會著閑適的“茶文化”。

      走進越紅博物館,樓下的四個展廳,詳細展示了越紅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二樓,品茶室格調淡雅,滿室縈繞著茶香,茶會大廳可以熏陶茶禮茶德,體驗中國茶文化。以“越紅博物館”為載體的茶藝體驗也帶動了當地的農旅經濟,僅2021年,越紅博物館就累計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增收1000多萬元。

      近年來,諸暨市將茶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深度融合,茶產業從“一產”走向“三產”融合,進一步拓展產業外延,提高產業附加值。

      讓茶園變景區。通過示范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新技術,大力推進標準茶園示范基地建設,持續開展美麗茶園等創建工作。已完成有機茶園認證4500畝、綠色食品茶園認證6097畝,創成省生態茶園6家,紹興市美麗茶園6家,紹興生態有機(雙零使用)茶園18家,茶葉質量安全和品質提升的同時,茶園也成為了旅游觀光景點。

      

     

      蘭香劍茗茶業有限公司直播賣茶葉

      讓基地變課堂。諸暨市依托諸暨茶博館、越紅博物館、綠劍茶科技園等載體,舉辦茶葉炒制大賽、茶藝表演等形式多樣的茶事活動,將農事體驗、生態康養、攝影寫生等元素融入茶葉種植、采摘、加工各個環節,讓游人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挖掘地方特色與茶文化傳統的深切關聯,打造茶香酒韻醉美同山、古越人文·越紅茶旅、十里坪茶文化養生、趙家茶榧、東白云海品香茗、石壁乘風采茶香6條茶旅游精品路線,讓游客在茶香中體驗諸暨文化底蘊。目前,已連續9年舉辦諸暨市茶博會等節會活動,每年接待各類游客16萬人次。

      公用品牌 托起振興之夢

      2022中國(浙江·諸暨)三茶統籌發展大會暨首屆西施石筧茶文化活動結束后,西施石筧茶正式上市,受到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西施石筧茶禮盒。

      日前,在市區的一家茶葉銷售店,顯眼位置擺放的便是深藍色包裝的“西施石筧”茶葉。銷售員正在向來自杭州的顧客介紹產品,經品嘗和鑒賞,該顧客當即就下定10盒西施石筧茶。西施石筧茶銷售店吳燕說:“茶葉大會召開的時候,就有人來打聽‘西施石筧’,這次宣傳力度也很大,一夜之間大家都知道有‘西施石筧’了。”

      “小茶葉”里有“大產業”。時至今日,諸暨市茶產業怎樣實現更進一步的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茶農增收富裕?作為中國茶文化之鄉,如何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蘇東坡有云:“從來佳茗似佳人。”坐擁“西施”這個經典IP和石筧茶千年的歷史傳承,諸暨市探索將“西施”和“石筧茶”結合起來,重點打造“西施石筧”茶區域公用品牌,凝聚茶產業發展合力,推動品牌興茶、科技強茶、文化盛茶、共同富裕。

      從今年開始,加大茶產業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擴大良種基地、壯大主體規模、加強品牌宣傳、拓展銷售渠道、推動產業融合等方面,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茶葉公用品牌管理服務中心,以“西施石筧+X”母子品牌模式,實行“六統一”管理機制,力爭到2025年“西施石筧”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億元以上。目前,已有21家茶企通過了各項嚴格審核,納入“西施石筧”公用品牌體系,獲準使用商標,部分企業已完成產品包裝。

      在諸暨市茶葉公用品牌管理服務中心,不僅包裝車間不停歇,評審分級也同步進行。這場由中心組織的茶葉質量評審會,邀請了3位專家,從色、香、味、形多角度對商標準用企業的茶葉品質進行評審和技術指導,確保茶企嚴格按照技術標準生產、加工,保障茶葉品質,樹立良好的茶區域公用品牌形象。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主辦單位:湖北遠亮茶業有限公司
    ?
    少妇高潮喷水惨叫久久久久电影_少妇与黑人ZOXXXX视频_少妇未穿内裤坐公交高潮_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