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恩施城區西端的白果鄉,湛藍的天空下,黛色山巒起伏綿延,蒼翠茶園盤山而繞、盡顯蔥蘢。云霧山中出好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讓一片綠葉走向了興鄉富民大舞臺。
截至目前,白果鄉茶葉種植總面積已發展到6.821萬畝,綜合年產值突破3億元,85家茶葉加工企業參與本土茶葉成品加工運行,年加工茶葉干品達3300噸。
全鄉2.94萬農業人口有24.1%、近0.7萬人從事茶葉生產,茶產業構架全面成型。從茶葉到茶業,小小綠葉真正為白果跨越式興鄉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杯“富民茶”香了山鄉甜了百姓。
示范戶帶活力,點燃發展“星星之火”
入園:指導施肥除草,示范修剪用藥;
串門:促膝談心,聊話增產增收、發家致富。
……
從示范種植到規模生產,從面積產量到綠色轉型升級,白果茶業的發展從未離開過農技人員與茶葉示范戶的身影。

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指導村民栽茶苗
他們用腳步丈量大地,翻越山梁谷地,行走田間地頭,一邊聆聽“科技之聲”、武裝自我,一邊俯首田園壟上、示范帶動,與一片綠葉共同成長。
家住下村壩村長鷹壩的村民周澤剛是鄉農業服務中心農技人員李昌新一對一指導的茶葉示范戶,自種的2.7畝茶園修剪得平平整整,滿園生機勃勃,長出的茶芽格外嫩綠飽滿。
“春上鮮葉市場行情很好,我最高賣過一斤95元的好價線。初步算了一下,今年茶園收入不低于三萬三千元。”說起種茶,周澤剛滿臉興奮。
周澤剛家的茶園均采用豬糞、沼液等農家肥作為追肥,茶葉產量高、品質好,加工廠家都樂于收購。周邊不少農戶效仿他的管理模式,也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2020年至2021年,白果鄉農業服務中心結合茶產業發展需要,安排7名涉茶農技人員組建專業技術團隊對接全鄉20戶茶葉專業示范戶,輻射帶動400名鄉鄰茶農,涉及示范指導、輻射帶動茶葉面積近2000畝。
“農民荷包鼓了,我們工作就做到位了。今后還要加大科技投入,全面促進茶葉增產增收。”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冉瑞林說。
作為“二傳手”“樣榜戶”“試驗田”,茶葉示范戶隊伍在農技人員精心指導下,對白果鄉茶葉綠色化、規范化、質量化的高質高效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引領作用。
示范茶園畝平收入突破5000元,被帶動的茶園畝平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點上出彩”帶動“面上美麗”,白果鄉茶產業跑出興鄉富民“加速度”。
科學規范管理,力促茶業提質增效

肖家坪茶園風光好
冬日的白果大地一片蔥蘢,遍地茶園蓄勢待產。走進肖家坪村鹿竹山茶區,平壩茶園里茶香氤氳。
深翻、除草、施肥、剪枝、補植茶苗……恩施市山尖硒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家坪村村民曾艷紅穿行于茶壟間,開展在秋茶采收完畢后的新一輪茶事活動——茶園冬管。
“冬管主要目的是修復茶樹生長活力,減輕茶樹病蟲危害,為來年春茶增產、提高收入打好基礎。”談起茶事,曾艷紅滔滔不絕。
曾艷紅家一共種植了15畝茶園,在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指導下,茶園長勢很好,采摘的茶葉鮮葉最高賣到90元一斤,幾茬茶葉共收入6萬多元,一畝茶最低收入4000元。
茶產品質量是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由于基地茶葉質量優良,產出的茶具有“香、甘、清、滑、醇”的品質特點,每年春茶開采時都有客商趕來坐地收購加工。
據介紹,今年合作社共加工干茶110噸、收入50多萬元,帶動154戶基地農戶收入160余萬元。
曾艷紅的種茶經是眾多茶農走向脫貧致富之路的縮影。

修剪茶樹
“我們在組織茶農自發按技術規模搞好茶園冬管的同時,還利用專項項目資金購買社會化服務,在2020年底探索‘茶園托管’模式。”鄉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農藝師張余芳介紹。
通過招投標,2021年,湖北嘉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恩施文昊機械銷售有限公司成為白果鄉“茶園托管”服務主體,兩家企業以“菜單式”或“保姆式”方式共承擔茶園托管面積2700畝,同茶農簽訂托管服務協議、涉及托管資金100余萬元,創新茶葉生產田間管理方式。
“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物資采購、統一施肥用藥、集中技術培訓是茶園托管的中心內容。”恩施文昊機械銷售有限公司托管兩河、金龍、烏池部分茶園,項目負責人秦光榮說。
正值初冬,行走在下村壩村長陰壩500畝高效茶園示范基地,綠葉之間一片片黃色粘蟲板布局有序,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式管護茶園成了茶葉品質的保證,更成為茶農增收致富的“點金術”。
打好古茶牌,擦亮生態茶名片
岸云溪畔,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白果鄉群山之中穿越著一條蜿蜒曲折的清澈小溪,因溪流滋養,兩岸林木生長繁茂,古茶樹是這里最為珍稀的資源。
瓦場壩村村民熊德志就住在岸云溪水流經的茶山腳下。因為甘醇的口感,年逾古稀的他更喜歡老茶樹葉沖泡的瓦罐茶,“屋后山上大約還生長有100余株老茶樹,樹齡在60歲至100歲,我想看著它們繼續成長。”
據不完全統計,白果境內保有50年以上的茶樹3000余畝,其中,百年以上茶樹300余棵,最老的茶樹樹齡達180余年。在大踏步推進茶產業發展的當下,老茶樹葉漸漸在市場上煥發出別樣的魅力。

采摘老茶樹茶葉
今年清明節前,熊德志發往成都女兒處的自制老茶樹茶葉價格達到每公斤800元以上,收益不菲。
與此同時,茶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麒麟也不斷接到來自武漢等地的訂單,客人在先付款的情況下預訂了400多斤老茶樹茶葉。
含有大山雨露和農人味道的老茶樹茶葉正日益彰顯出特有的價值。近年來,市場上老茶鮮葉的售價均在每公斤160元以上,最高可達每公斤240元,老樹發“金葉”的強烈信號讓政府“坐不住”了。
為充分保護和利用得天獨厚的老茶資源,白果鄉政府追加200萬元投資、改線4公里修建通暢公路,解決產品出山難題。破局招商搭建資源整合平臺,為白果茶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今,設備投資約500萬元的恩施市楚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龍潭壩村工業園區,正式助力“以茶興鄉、以茶富民”的產業發展目標。
“既要搞好老茶樹的保護與開發,又要抓好新建茶園的綠色發展,多在茶葉品質和品牌上下功夫。”鄉人大主席黃金文對白果茶業前景充滿極大信心,“要采用 ‘借船出海’的方式,搭乘‘恩施玉露’重量級品牌快車,積極樹造自身品牌,擦亮白果綠茶最優名片。”